欢迎您登录 青岛市殡葬服务网!

联系方式

服务热线
0532-84961513
地址
青岛市重庆南路178号
邮箱
qdbzxh@163.com

殡葬领域疫情应对应急安全分析

2020-07-21 10:23:56  6526620次  来源:公益时报中国殡葬编辑部
字体:加大 减小

殡葬领域疫情应对应急安全分析

广西桂林市殡葬管理处  黄水华

      编辑   百川

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,给殡葬领域应急安全做了一次“造影检查”。殡葬应急安全亟待重新审视,开启新维度思考管理。


“疫”过天晴——殡葬应急安全需要吸取的“几点教训”

第一,要守住殡仪服务“公益性”。当前基本殡葬公共服务缺乏财政保障,设施配置有短板,警示殡葬改革务必要守住“公益服务的底线”。国家现行殡葬管理政策,国有殡仪馆提供遗体接运等基本服务纳入民生保障范畴,而民营企业及延伸殡仪服务则是“市场化”供给。由于遗体接运与处置涉及公众切身权益,直接关乎百姓情感意愿,其服务流程因此成为疫情阻击战的重要闭环之一。

  

第二,要勿忘应急储备补仓。殡仪服务单位“应急储备”是一个薄弱环节,疫情中大多数殡仪馆除了防护服、护目镜、口罩、手套等防护物资极为短缺外,人手和车辆等在重点疫区也出现告急,接运遗体时间、流程办理过程加剧了疫情扩散的风险,事非经过不知难。如何建立国家殡葬紧急征用制度,把应急纳入公共财政体系保障、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是殡葬领域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的紧急任务。

  

第三,要针对应急能力补课。殡葬服务处于疫情阻击战线“下游”,既接触感染患者遗体又近距离接触其家属。殡葬领域应急培训内容和方式需要进一步的加强改进,应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需加紧培养储备,切实补上殡葬应急管理的“缺课”。

  

以“疫”为弦——殡葬卫生安全需要扭紧的“几根钢弦” 

第一,要绷紧“处遗”安全之弦。据定量分析,人体死亡24小时后,遗体每克组织或每毫升组织样细菌可达350万个、净重约有1.5千克,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隐形“毒库”。因此,做好遗体处理的卫生安全,是要时刻注意,不能放松的环节。

  

第二,要绷紧“治丧”安全之弦。死亡是人类的宿命,大规模的治丧活动实质是自找“麻烦命题”、自产“安全隐患”。由于治丧设施长期建设缺乏,治丧场景如同流动的“马戏场”,室内悲悲凄凄、场外吹吹打打,治丧处成卫生防控的“真空地”,已成为社会治理的一大盲区。

  

第三,要绷紧“监管”安全之弦。《殡葬管理条例》延伸下的各地规章对资源利用、优惠政策、传统尊重以及社会整体效益权衡考量不一,难以促成“和谐治理”的内生动力。殡葬改革如何融合社会治理新理念、重新定位监管职责,是新时期殡葬改革直面的课题。

  

战“疫”为擎——殡葬事业改革需要增进的“几个能量”

第一,殡葬改革前行之路要强化“政勤”之责。一是要坚持统筹规划治理。夯实殡葬改革“固根本、稳预期、利长远”之根基,要前瞻性规划布局殡仪馆及服务配套设施建设,增强殡仪馆参与公共卫生治理的时空维度,努力构筑响应应急事件的“缓冲平台”,确保赢取“战”时空间和安全。二是要坚持生态葬式治理。加大城乡公益性墓地与生态安葬设施建设力度,因地制宜提倡树葬、撒散、骨灰存放等多样化节地生态安葬方式,提高殡葬管理和服务水平。三是坚持属地政府治理。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、政府负责、部门协作、社会参与、法治保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,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、社会的关系,创新“流程管理”、强化“责任落实”、实施“精准监督”,提高群众认可满意度。

  

第二,殡葬改革前行之路要制定“务实”之策。殡葬领域改革要充分拧紧“法治思维”与“底线思维”总阀,明确治理主体“职能职责”,建立殡葬领域改革工作政府绩效考核机制,制定和完善殡葬治理考核评价指标体系。“务实之策”不仅体现在有能力“治大病”,还应体现为有能力“治未病”、避免“小病”酿成“大疫”、把问题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。

  

第三,殡葬改革前行之路要发挥“精准”之力。殡葬领域公共卫生安全防护不可忽视,政府要重视将其纳入紧要改革议程。一是要发挥机制保障之力。殡葬改革面临着量大面广、多样复杂、交织叠加、敏感关联等困难矛盾,必须重新定位建立监管机制和综合管理专责机构。二是要发挥人才队伍稳定之力。殡葬职工在战“疫”中置身一线,既是逆行者又是病源阻断者,必须确保应急机制“急得出”、应急队伍“急得起”,方能胜任持久战“疫”。三是要发挥财政保障之力。政府对殡葬领域的财政支撑要有保障性及稳定性。

  

第四,殡葬改革前行之路要发挥“自治”之善。社区作为基层群众的自治组织,是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微观基础。疫情阻击战激发的社区治理能力和防控经验,应凝结转换为社区殡葬领域公共卫生安全治理的“良方”。一是要探索解决社区殡葬治理“靠什么”问题。要强化社区党组织在殡葬治理中的政治作用,提高社区治理殡葬组织力、号召力,健全社区殡葬治理群众自治制度。二是要探索解决社区殡葬治理“谁来做”问题。殡仪馆是给社区治丧群众提供殡仪服务最直接、最主要的机构组织,理应成为担当独特社会责任的主平台。但随着城市的框架不断拉大,殡葬改革必须搭建社会殡仪代理与殡仪馆服务之间的桥梁,激活殡葬服务“末梢神经”,打通殡葬服务“最后1公里”。三是要探索解决社区殡葬治理“做什么”问题。殡葬社区治理当前摆着“两道槛”,第一道是进社区“槛”,第二道是驻稳社区“槛”。消除这“两道槛”,让治丧活动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,方能充分发挥社区在殡葬治理中的“堡垒功能”。四是积极探索解决社区殡葬治理“如何管”问题。找准社区和殡葬服务机构相互补位、协调配合的结合点,激发社区殡葬治理“管”的活力,实施社区殡葬治理市场准入“权力清单”“责任清单”和“负面清单”制度,推进“有效市场”“有为政府”“活力社区”实现目标互促。


在线QQ 首页 在线咨询
0532-84961513
服务热线 移动端浏览
通过手机继续浏览
返回顶部